
走在市场里,过道两侧每一家店铺的门前都摆满了花篮。抬头四顾,最常见的汉字是“开业大吉”。坐在自己刚开张的新店铺里,朱素珍开门见山:“这里是新一代的市场。”
10月14日,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运营。在这个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新市场里,首批入驻的商户有不少是“老面孔”,在义乌做了32年饰品生意的朱素珍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年7月,她掷下3000余万元,拿下了新市场一单元的三处店面以及配套写字楼中的一间办公室,继续卖银饰品。
延续义乌国际商贸城既有的区域编号,相比对外的正式名称,义乌人更习惯把这个新市场唤作“六区”。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种惯性,舆论场上对于六区不乏指摘与质疑之声,认为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,新市场里依旧是“老面孔”在做“老生意”。
然而包括朱素珍在内的诸多“老面孔”,恰恰不这么认为。在朱素珍看来,“新一代”一语三关,既是指义乌市场形态的又一次迭代,亦是指从父母手中接班的年轻一辈义乌老板,更是指“小商品之都”的“老生意”迎来的新篇章。
义乌全球数贸中心。 于量 摄
像逛商场一样“逛市场”
被义乌当地定位为商贸新地标的六区,总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。除了市场外,还包括写字楼、公寓、商业街区等配套。其中,市场板块共设商位3760间,主营时尚珠宝、创意潮流玩具、护肤及医美用品、无人机及无人化装备等8个行业。
“乍一看好像卖的还是这些东西,只是环境更好、铺面更大。但是实际上,这里和过去的商贸城完全不一样。”朱素珍说。
对于义乌市场的变化,朱素珍有发言权。她19岁从商,在义乌最老牌的篁园市场摆过摊,后来成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首批商户,如今又在六区有了新店铺。朱素珍说,最显而易见的不同点就在于,她在六区的店铺是专门做零售的。
朱素珍说,做零售,这放在过去的义乌市场里是不可想象的。这些年,随着义乌在互联网上的走红,大批游客走进义乌市场打卡观光。或许是被这些“不懂规矩”的游客问烦了,今时今日,义乌国际商贸城内,除了专营进口商品的五区市场,不少商户都会在店铺门口贴上“不零售”的醒目字样。然而,朱素珍却偏要反其道行之:“我就是希望大家来我的店里打卡。不光要打卡,还要发抖音、发小红书。”
转战零售,这并非朱素珍一时兴起的突发奇想,而是女老板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应对之策:“环境不一样了,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坐在店里等生意上门,而是要主动出击。”
在六区,抱持与朱素珍类似想法的商户不在少数。作为义乌的“传统强项”,饰品行业更是如此,不少店铺都支持零售。朱素珍说,要让消费者像逛商场一样“逛市场”,舒适的购物环境至关重要,而新建成的六区,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认知中批发市场的新环境。
为了让自己的店铺更好逛,朱素珍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店铺装修,店内的展陈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。她说,自己的新店铺走的是“老钱风”,主打精致优雅: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,三面墙上贴上洞洞板,把样品往上面一挂了事。”
季瑞欣。 受访者供图
属于“新一代”的试验田
朱素珍在六区拿下了三个铺面,其中两个前后打通,组合成为她的店铺“银蒂”,另一个则留给了她的女儿季瑞欣。
用季瑞欣自己的话说,她是从小在市场里长大的孩子。然而,1998年出生的季瑞欣对于母亲的生意兴趣寥寥。大学毕业后,她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大厂谋得了一份游戏美术的工作,参与过不少知名项目,不仅颇受上级赏识,自己也乐在其中。在季瑞欣自己的人生规划中,“接班”从来不在选择之列。
2022年,经过母女之间反复的拉扯乃至一本正经的谈判,季瑞欣终于还是回到了义乌,开始参与家里的生意。季瑞欣直言,自己和母亲的审美趣味天差地别,那些“走量”的“大路货”她看不上眼;而她的个人设计和中意的款式,在朱素珍看来又过于天马行空、标新立异,难有市场空间。为了生意上的事儿,母女二人时常会发生矛盾。
六区建成,母女之间的矛盾有了解决方案。朱素珍给女儿两个选择:“要么来我店里当经理或者普通店员,要么自己管一家店。”没有丝毫犹豫,季瑞欣果断选择了后者,朱素珍也痛快地答应了下来。
“就当给她一片试验田。”朱素珍说。
不同于“银蒂”的“老钱风”,季瑞欣的“与季”装修风格更为简约时尚。同时,相比在新店一口气雇用了十余个店员的母亲,季瑞欣的小店由她独自打理,面向的客群则主要是时尚主播和买手。
对于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意,季瑞欣信心十足。前几年,她已经成功打造了几个爆款,自己的品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积累了一些人气,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策略被证明切实可行。如今有了这片“试验田”,让季瑞欣更添底气:“我的目标是国际时装周,米兰或者巴黎。”
义乌全球数贸中心。 于量 摄
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
交接棒已然开始,但是老一辈尚未离开舞台。在“买全球卖全球”的义乌,生意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无论是否身在六区,所有义乌老板都在积极应对着随时发生的变化。
因为霸气回应美国客户而走红互联网的“义乌最牛老板娘”聂自勤,还在国际商贸城一区做生意。六区的商铺,她也投了,可惜并未中标。这些天,她也去六区逛了逛:“的确大不一样,不愧是新地标!”
儿子刚上初中,聂自勤暂时还没有考虑“接班”的问题,生意依然由她和丈夫操持。今年,她给自己定下了未来十年的计划,关键词只有一个:大拼特拼。
聂自勤主营的西方节庆用品也是义乌典型的“老生意”之一。近年来,中美贸易冲突不断,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。与此同时,在国内市场,直播电商行业大局趋定;在海外市场,跨境电商渐成主流。种种变化无不提示着,“老生意”不仅进入了新篇章,也将面对越来越多的变数。如此大环境下,非“拼”不可。
聂自勤告诉记者,她在义乌的新厂房已经破土动工,在兼顾“老生意”之余,也将在中国传统节庆用品和国风装饰品这条新赛道上加大投入。而丈夫则在潜心谋划跨境电商业务,希望在浪潮之下有所作为。至于眼下火热的六区市场,聂自勤也始终保持关注:“只要有合适的机会,肯定还是要去的。”
转战零售的朱素珍这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累。好在在线实盘配资,前期周密的准备和在社交媒体上的投流效果显著,新店开业后前来打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,销售数字也颇为亮眼,让她的劳累又添上了几分甜蜜。朱素珍说,变化一直都是义乌生意的一部分,“我们从来都是追着变化跑,已经习惯了”。
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