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养生家,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配资新闻网,提出了许多日常生活禁忌,用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、生活起居等,使之步入长寿之域。若想永葆青春与健康,就要牢牢记住不犯禁忌。
究竟智慧的老祖宗都给我们留下哪些“禁令”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10个养生禁忌
清代养生家徐文弼撰写的《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》中以物喻人,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,并提出了养生“十忌”,一起来看一看。
1、忌阴室贪凉
若房间长时间没有光照,会导致气温较低、阴寒之气较重。人若长期处于这样的房间中,易感染寒邪,引发疾病。
2、忌早起科头
“科头” 即不戴帽子。头部是人体阳气汇集之处,入秋后,晨起气温较低,若不注重头部保暖,可能导致头部感受寒湿之邪,诱发疾病。
3、忌湿地久坐
长时间坐在潮湿的地面会导致身体湿气过重。从西医学角度来说,潮湿的土壤中通常含有更多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,长时间接触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4、忌冷着汗衣
人体排泄汗液时毛孔张开,此时对外邪的抵御能力下降。若在寒冷环境中穿着汗湿冰凉的衣服,寒湿之气易乘虚而入,导致疾病发生。
5、忌热着晒衣
衣物久晒后温度较高,若立刻上身可能感受热邪,应在衣物“退热” 降温后再穿着。
6、忌汗扇风
出汗时毛孔张开,若此时扇强风,可能导致人体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风邪。
7、忌灯烛照睡
人入睡时需安静、黑暗的环境,光线照射会影响睡眠质量,使阳气难以下潜入阴。
8、忌子时房事
半夜子时是阴阳之气交替、阳气初生之时,阳气珍贵,可谓“以一当十”。此时行房事可能导致阳气外泄,第二天易出现阳气不足、疲倦乏力等问题。
9、忌长久视听
观剧时,人们需一刻不停地获取外部信息,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,会对感官造成较重负担;加之精神高度集中,虽身体未动,却已劳神耗气。可见,娱乐应适度,避免因久视久听而伤神耗气。
10、忌夏月凉水抹簟,冬月热火烘衣
夏天贪凉用凉水擦拭竹席,冬天图暖用热火烘烤衣物,都是违背季节规律的做法。虽能使人一时舒服,但过凉或过热可能导致人体感受寒湿之邪或热邪,是养生大忌。
还有13条养生格言
1、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
出处:春秋·孔丘《论语·季氏》
释义:
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:年轻的时候,血气未定,便要警戒,莫把精力放纵在女色上;等到壮年时,血气正旺盛,便要警戒,不要动怒斗殴;等到老了,血气已经衰弱,便要警戒,莫贪得无厌。
2、冬不欲极温,夏不欲穷凉,不露卧星下,不眠中见肩;大寒大热,大风大雾,皆不欲冒之。
出处:东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极言》
释义:
冬季不要过于温暖,夏季不要过分乘凉,不要露卧于星下,睡眠时不要露出肩膀;大寒大热,大风大雾,都不要冒犯。
3、是以养生之法,唾不及远,行不极步;耳不极听,目不久视;坐不至久,卧不及疲;先寒而衣,先热而解。
出处:东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极言》
释义:
养生的方法,唾不要吐的太远,行时步不要极快,耳不要极力去听,目不要长时远望;坐不要时间太久,卧不要等到疲劳;寒时先穿衣服,热时先解衣服。
4、饱食醉酒,酒食未散,以仍构精,皆成百病。
出处:东晋·张湛《养生要集》
释义:
饱食酒醉,酒食尚未消散,而行房事,都能造成百病。
5、一日之忌,暮食无饱;一月之忌,暮饮无醉;一岁之忌,暮须远内;终身之忌,暮须护气。
出处:南朝梁·陶弘景《养性延命录·御女损益篇》
释义:
一天之忌,晚饭不要太饱;一月之忌,晚上不要大醉;一年之忌,夜间远离女色;终身之忌,晚上要常护气。
6、平居不得嗔,不得大语大叫大用力,饮酒至醉,并为大忌。
出处:唐·孙思邈《千金翼方·养性》
释义:
平时不要发怒,不要大声说话,大声喊叫,大用力气,饮酒至醉,这些都是应当禁忌的。
7、远唾损气,多唾损神,多汗损血,疾行损筋。
出处:南宋.张杲《医说·养生修养调摄·四损》
释义:
远吐唾液能伤气,多吐唾液能伤神,多汗会损伤血,疾走会损伤筋。
8、书云:谋为过当,食饮不敌,养生之大患也。
出处:元.李鹏飞《三元延寿书·养生之道。思虑》
释义:
经书中说:谋虑过当,致使食欲不振,是养生的最大祸患。谋为:思虑。不敌:本指不能与之对较。此指食欲不振。
9、酒与茶杂饮,能致酒积。
出处:明·黄承昊《折肱漫录·养形篇》
释义:
酒与茶同饮,能导致酒积。
10、野鸡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豆豉同食。
出处:明·黄承昊《折肱漫录·养形篇》
释义:
野鸡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豆豉同时食用。
11、人生以胃气为本,善养生者毋轻伤胃气,若寒之药不可多服,致损化源。
出处:明·黄承昊、《折肱漫录·医药篇》
释义:
人的生存是以胃气为本,善于养生的,不要轻易伤害胃气,像苦寒的药物不可多服,因为会导致损害生化之源。
12、药以养生,亦以伤生,服食者最宜慎之。
出处:清.陆以湉《冷庐医话·慎药》
释义:
药物能养生,但也能伤生,服食的人,最要紧的是应该谨慎从事施用。
13、冬不泄精,春不病温。
出处:清·王莘农《医学一贯·四时之气最切病因说》
释义:
冬季不泄精,春季就不会发生病温。■
【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、悦读中医等】 配资新闻网
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